查看原文
其他

我的冰箱里,藏着属于未来的秘密(上)

Bauklötzen 漂浮便利岛 2022-04-07



一位同“我”一样在与收入负隅顽抗、苦中作乐的大爷,一本“饱含”冰箱风霜雪泪的墨绿色书籍,一个自称来自未来的时空穿梭者,一对乔迁到新家的夫妇目睹的校园欺凌事件……

未来日记究竟写了什么?




作者:Bauklötzen

坐标:上海

职业:陆家嘴清洁工

自我介绍:喜欢说话只说半句以及挖不填的坑


未来日记

(上篇)


引入之章:déjàvu


某个万里无云的周三晚上,在城市灯光照不到的天角隐约可以看见三两颗星星。同事小吴提议一起去黄浦江边跑个步,跑完之后我们站在天桥上,各自含了一根绿豆冰棍,靠着栏杆吹风。小吴突然问我:“你体验过既视感吗?”


我瞥了眼还没熄灯的东方明珠信口胡说一句:“小时候第一次看它的时候就觉得很眼熟,好像在它的底下住过。”小吴没好气地接了一句:“小时候梦里你就开始住这种九十年代的老社区?”接着他又添油加醋道:“还是租的,不配拥有。”


我们住的地方离东方明珠塔直线距离不过两公里,却是另一个世界。布满坑洼的水泥路上随处可见粉末状的白色碎屑,那是街边的房屋经历了无数次粉刷和墙面脱落以后把路面染得斑驳。


这是我租住在这个小区的第二年。租的时间久了,我时常想在房子里挂个牌匾,亲笔提上:斯是陋室,惟吾德馨。只因为三十八平米的空间实在有限,最终只能作罢。


但是我确信这小区里的刘禹锡不止我一个。以楼下那个戴New Era鸭舌帽、听TWS耳机的大爷为例,他显然就是鹤立鸡群的。


大爷总是拽着那把黄藤摇椅出门,在小区门口一横就顺势躺了下去。一开始我以为他是居委会请来看管垃圾分类的,直到有次我倒垃圾的时候心虚朝他瞄了一眼,才发现他并没有看我,只是在看一本墨绿封面的册子。此后我便正眼看他了,但是大爷总是在看书。他看的书的封面上没有题字,我并不能确定他是不是一直在看同一本书。这就好像他每天戴着鸭舌帽,而我并不能确定他是不是从没洗过一样。


尽管我从没和当事人聊过,我还是在楼下小卖部用一瓶农夫山泉的价钱向大妈打听到了他。“他呀,”大妈小声嘀咕,“据说以前失忆过,当时随身携带的就是这本不知道谁写的书,因为书里提到了这个小区,他就在这住下来了。”第二手资料虽然不怎么可靠,但是大妈的下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:


“他那本书呀,摸起来的感觉很不一样,就好像…在冰柜里冻过一般。”


·2000年11月2日,一个id是Timetravel_0的人在网络上发帖称自己来自2036年,乘坐时光机回到过去,为了拿回一部IBM5100电脑。此后他以John Titor的名字继续在社交网络上活跃,直到2001年3月自称乘坐时光机离开。

自白之章A


“小伙子,我注意你好一阵了,是想陪爷爷我聊聊天吗?”


“不要东张西望了,我就是在和你说话。”


“看你的眼神,是对我这本书感兴趣?爷爷可以借你读读,不过只许在我眼皮底下看。我就这一样宝贝,绝对不可以弄丢了。不过啊,看之前,先听爷爷讲个故事吧。”

那一天当我醒来,发现自己坐在空旷的工地上,不远处的推土机缓慢挪动着,它迟钝的脚步声夹杂着黄沙迎面扑来。我赶紧站起来,下意识拍了拍裤子,并没有很多灰尘抖落下来,看来我在这里停留的时间并不久。


我找到了工地里的工人,想向他们打听这座城市的名字,才发现自己忘记了语言。那一刻我才认识到事件的严重性:我彻底失忆了。幸运的是工人们都很善良,他们把我当做来工地求职的哑巴,从此我就和他们生活在了同一片屋檐下。我每天枕着一本书睡觉,它是我唯一的伙伴,自从我有了新的记忆手上就有了它。我相信它是我的钥匙,学会语言的那天我就可以找回记忆。


白天我在工地里搬砖,晚上我就在宿舍里学拼音,渐渐能读懂书上的文字,也可以和工友正常交流了。起初工友招呼我帮忙的时候总会说:“喂,过来帮我扶下梯子。”“喂,把那个电钻递给我。”于是能开口说话的那天我就告诉他们,叫我老魏就好。


工地里渐渐盖起了高楼,我的枕边书也已经读了大半。但是书里有很多名词是我从没有听闻过的,我了解它们的发音,却不懂具体的含义,我开始怀疑这是一本未来之书,而我只是这本书掉进历史黑洞的附带品。当我把想法告诉工友们的时候,他们发出了意料之中的嬉笑声,整个出租屋活跃着欢快的气氛。


工作之余我开始寻找书里提到的地址,不知是不是巧合,我所在的城市就有一个书里出现过的地标——崂山路。我就这样搬进了现在的小区,试图在这里唤醒我的记忆。


尽管换了新的住址,那本书我依然寸不离身。一天城市下了大雨,回家检查的时候发现书被被淋透了,书页已经粘在了一起。想了许久,我把书本放在冰箱里冷冻,这样拿出来之后书页就不会起褶皱了。经历了这一遭,我养成了把本子藏在冷藏柜的习惯,既不容易丢失,也不会被任何人发现,我不再需要随身携带它出门了。


夕阳西下的傍晚,学生和职员们三三两两走在回家路上。当我在小区门口放置藤椅躺下,我就不再是工地的搬运工而是私家侦探。


我要找回我的过去。


探索之章A


听完魏先生的自白,直觉告诉我他说的并不完全属实。我没有直接证据,因为直观上魏先生的逻辑是自洽的。根据他的说法,他带着一本书从未来世界穿越回来,因为某种原因导致失忆了,通过打工和学习一步步追寻真相。根据时间线,我们甚至无法推测失忆发生在“穿越前”还是“穿越后”。


如果魏先生所言属实,他也不是世界上唯一一位穿越者。在魏先生之前,曾有过许多自称来自未来的人,其中比较著名的就是本世纪初的John Titor。John Titor在网上销声匿迹之前曾留下了诸多预言,其中一部分预言随着时间的流逝被证实,但也有相当一部分预言在日后发现和事实大相庭径,我们在这里并不讨论John Titor的真实性。


John Titor曾列举一系列证据来试图证明穿越的真实性,比如在互联网上展示时间机器的结构图以及穿越实验的视频。与他不同的是,我面前的魏先生自称来自未来,却没有直接证据可以证明自己,甚至连自白中提及的工友也早已无从考证。引起我怀疑的另一点是他给穿越经历打了补丁:他说自己失忆了,已经不清楚未来的任何细节。从这个角度来说,魏先生的穿越以及失忆,都无法被证实或者被证伪。


另一个我想到的核心问题是John Titor坐时间机器是有明确意图的,即“拿回一台IBM电脑”。但到目前为止,我并不清楚魏先生回到过去的具体动机,并且无法证实,因为魏先生已经自称失忆了。此外,我还感觉到他讲到的许多细节感觉经不起推敲。以在工地打工为例,真的有人会在干活的同时拿着一本书寸不离身吗?


我的心里有很多问号,一个声音在对我说:魏先生在说谎。


我不清楚魏先生说谎的缘由,但我感知到他想让我听他说话、他想让我看他的书。可能他只是需要一个不明真相的听众,但是我不想仅止于此。


我要解开他的秘密。


也许他的书可以给我答案。


我从大爷手上接过了那本书。这是一本硬皮书,大概是硬纸板制成的书皮,外面包了一层薄薄的墨绿色塑纸。实在很难相信这是来自未来的书,因为从设计来看,即使放在当今社会它也显得十分复古。内页看起来是软质纸的材质,只是翻动的过程中整本书就呈现出一个漂亮的扇形,每一页都保持了平整的方形平面。内页靠里的一侧自上到下打了三个整齐的小孔,整本书是用线装订而成的。正文是钢笔的字迹,从记录的格式来看,这大概是一本日记本。


陈述之章A



9月3日 天气晴


    为了方便小静上班,我们搬到了离小学最近的小区。这是旧房子修整之后的学区房,只有四十平米左右的小空间。换房子以后虽然生活质量降低了,但是离小静的工作单位只有十分钟的步行距离,她不用每天早出晚归了。新学期小静荣升三年级班主任,但愿她可以轻松搞定这帮十岁的小孩。不过以小静温和的性格,她会不会被小孩子欺负呢?


9月4日 天气多云


    最近两天小静的工作特别忙,但是总体看起来心情不错。我本来以为小静这么温和的女孩子和班主任的气质不太相符,看来执行效果超出了预期。晚上回家的时候看见家里客厅墙上多了一盆吊兰,虽然新家很小,但是在小静的装扮下同样变得温馨。尽管新家离我的工作单位需要半个多小时的地铁路程,但是看到小静这么开心,感觉一切都值得了。


9月5日 天气小雨


     今天媒体上铺天盖地都是CN Musk准备进行临床一期实验的报道,全国都开始狂欢,单位甚至因为这个消息放假了一天,只有学校还在正常上课。我在家看着电视等小静下班,一个人身处小空间实在有些无所事事。


    早在二十一世纪初,世界各地已经开始通过冷冻的方式保存大脑,试图在未来某一天通过科技将大脑唤醒。即便如此 ,五年前“冰冻人计划”在中国提出的时候,舆论依然一致认为通过低温冷冻保留大脑和身体组织的活性同Musk移民火星的计划一样不靠谱,因此当时媒体称“冰冻人计划”为“CN Musk计划”。


    二十多年前,Musk提出要在2030年把人类送上火星,然而直至今日,还没有人在火星上踏出第一步。


    与之相对比,令人意想不到的是,“冰冻人计划”仅仅提出五年就已经开始招募第一批志愿者,它的首批临床面向的是医院的晚期患者,希望通过全身冷冻的方式将他们运输到医疗技术发达的未来。


    如果实验顺利完成,人类离长生不老又迈进了一大步,我们说不定也来得及享受到高科技的红利,想到这些我也激动不已,为我国高效的执行力感到骄傲。



探索之章B


经过前几章的粗略阅读,我得出初步结论,日记似乎出自一位新婚丈夫之手,他的妻子是一位小学老师。从几段简短的日记来看,貌似是一位性格温和的女性。丈夫显然也是一位体贴的人,为了妻子的事业心甘情愿把家搬到了离妻子工作单位更近的地方,尽管增加了自己上班的路程。


目前我更倾向于把这篇日记称为“故事”,因为到目前为止没有直接证据可以证明它确实来自未来,换句话说,它更像是未来风格的科幻故事。


根据第三篇中提到的火星计划,结合日记里的“二十年前”,我推测故事的时间线在二零三五年左右。和市面上大部分科幻故事不同,它的时间线和当今时代相距不远,而大部分人喜欢幻想五十年、一百年、甚至几百年之后的事情,却不擅长预计不远的将来会发生什么。


最困扰我的是这本故事如何和面前的大爷联系在一起。如果他就是日记里的这位丈夫,坐时光机回到二十年前,至少从外貌来看应该还是青年时代。


我有一个大胆的想法,但是基于目前几页日记的阅读,我还不能下定论。


陈述之章B



9月6日 天气阴转多云

    

    转眼间开学快一周了,回家以后我明显感觉到小静今天很不开心。小静的班级是这个学期她刚接手过来的,据她所说,今天班里的气氛有些微妙。


    我问了她缘由,原来是班里一个女孩子似乎在被其他同学孤立。


    “起初没什么不对,”她忧心忡忡地告诉我,“只是早上上完早自习的时候,我看见她的裙子和椅子粘在了一起,有人在她的椅子上粘了胶水。”

    “一开始我以为是哪位同学的恶作剧,但是当她开始哭的时候,班里很多人窃窃私语,但是没有人帮助她。我把她带到洗手间,花了很长时间才把胶水清理干净。我怀疑是班上好几位同学一起策划的。”


    “你打算怎么解决这件事呢?”我也没有这方面的经验,只能问小静打算怎么处理。

    “应该要再观察一段时间,想想解决办法吧。”


    小静说,这个女生在班里不是最显眼的那一种,摸底考试的成绩也是中等,平时显得很安静,“但是是属于很乖巧听话的类型,老师说什么都会认真照做。”


    十到十一岁是小朋友塑造性格的关键时期,要处理好这些事情帮助孩子成长成熟,小静的工作真是不容易呢。


9月7日 天气多云

    

    今天心情超差,日记暂更。


9月8日 天气雨

    

    昨天小静回家一直没有说话,默默在厨房洗碗。因为感觉到她的异常,我问她打算怎么处理班里的问题,没想到她说:“我有点不想管这件事了。”


    小静说,中午休息她路过教室的时候无意间瞥了一眼那个女孩的课桌,碰巧看见一个扎马尾辫的女生把半瓶矿泉水洒在女孩的课桌里,之后若无其事地离开了教室。马尾女孩是班里摸底考试的第二名,表面上同样是很乖巧听话的女孩,她的父亲是学校五年级的教导主任,或许因为是教师子女平时家教比较严厉,考试一直都是不错的成绩。


    “我向她的父亲反映了这个问题,他是我们学校的领导。但是他知道事情之后脸色一瞬间变得严肃了,他板着脸和我说,孩子要以学习为主,小打小闹不需要大人过度干涉。”


    “我好担心一直深究下去会影响我的工作。”小静的眼泪掉到水池里,在水里画出了同心圆。


9月9日 大雨

    

    今天我很早就收工下班,想起早上小静没有带雨伞,还没到放学时间我就跑到学校里来接她。三年级在二号教学楼的一层,路过花坛的时候,我看见一个女孩子很安静地坐在屋檐下的台阶上看书。一个马尾辫的女孩突然从背后推了她一下,坐台阶上的女孩失去平衡摔倒在水洼里,后面的学生发出一阵吵闹的哄笑声。我跑过去把她扶起来,小女孩没有正眼看我,低声说:“谢谢叔叔。”


    接小静回家的路上她一直一言不发,到家门口我还是问她:“那个女孩子为什么无缘无故要受这些伤害?”她没有回答,只是摇头。自从事情发生以来,即使回家小静也总是一言不发,她已经几天没有给吊兰浇水了,叶片已有些耷拉。


    “要不就顺其自然吧。”睡梦里我听见小静在喃喃自语。可是我又忍不住想起到下午的小女孩。


     一定有办法可以帮到她。 


9月10日 天气雷阵雨

    

    晚上八点小静还没有回家。暴雨之下,家门口已经淹成了水塘,平常到学校十几分钟的路程今天我走了整整二十分钟。


    学校门口的传达室里面聚集了很多人,远远的我看见小静也在其中。


    “安静老师,咱家孩子是被谁欺负了?”一位满脸泪痕的父亲站在其中,我隐约感觉到了不妙。


    传达室里的监控很快调出来了,似乎是二号教学楼三楼的监控。镜头里一个女孩子从楼梯拐角处上来,她努力地爬上窗边的护栏,然后往窗外纵身一跃。从背影的身高和体型来看,是我昨天见过的,那位被欺负的女生。

    

    一瞬间我很后悔昨天没有说服小静帮助这个女孩,但我也没有意识到这么严重的事情很快就会发生在眼前,伤心和后悔夹杂在一起涌上心头。作为小静的家人,我很心疼自己的妻子现在所经历的事情,她做班主任只有短短一周的时间,而班级里的问题,我相信早在二年级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发酵,只是在新学期开学以后爆发了。


    校长也在人群中,他没有安慰父亲,而是在对着媒体说着“放学之后才发生了这些事,不是学校责任”之类的话,小静拽着我的手走到门卫室外面,低声说:“今天你先回家吧,一会我还是要跟她的父母交代清楚班级的的事情。”


    她停顿了一下说:“我觉得我没有资格继续教书了,都怪我没有承担起责任。”


    深夜小静才回家,她抽泣着说:“我把所有事情都告诉了两位家长,他们把问题都归结到了我和学校,现在我已经不知道该怎么办了。”


探索之章C


读到这里,我深吸一口气,合上书页。有个问题开始萦绕在脑海中:如果我是小静,我会怎么处理这个问题?


作为一个新晋的班主任,一周时间能对一个班级了解多少?面对四五十位学生,能对号入座或许就是不错的水准了。根据日记的描述,小静正如她的名字一般,是一位温柔寡言的女子。刚开始发现班级问题的时候,她试图解决问题,但是在教导主任的干涉之下开始打退堂鼓,“不想管了”、“顺其自然”,直到事件爆发。


整个事件的发生过程合情合理,唯独有两处细节让我觉得不是非常自然:丈夫作为事件的旁观者,一直很关心妻子,在雨天也愿意送伞到学校,但在事件推进过程中却更多是一个看客的角色,没有给出任何实质性的建议。他甚至亲眼见到了孩子被欺负的场景,但是那一段的描写和描述家里耷拉的吊兰差不了多少。


第二处是在事件发生之后,性格怯懦的小静却鼓起勇气把事情原委告诉了孩子的父母。或许小静也是事件发生之后才认识到校园暴力的严重性,但是这时候她的勇敢和之前判若两人,反而是校长急于推卸责任的形象显得更真实。


直觉告诉我这几篇日记里有一些我目前还没有发现的细节。有几个瞬间,我甚至开始怀疑这对夫妻是否真如日记记录这般恩爱,亦或是实际上他们并没有那么多的交流,亦或是妻子单方面存在和丈夫的隔阂?只有后文能告诉我答案了。


陈述之章C

9月11日 天气多云

   

   今天终于迎来了难得的周末,因为开学那天正值周五,小静已经连续工作了八天,平时睡觉一直很安静的她竟然打了呼噜,一直睡到了正午。我虽然临近八点就醒了,却也一直在床上躺着,实在不想惊动她。当她醒过来打开手机的时候,几十条未接来电的短信信息跳到屏幕上,小静脸色一下子变得苍白。

 

   之后吃了简单的午饭,小静就把自己闷在书房里打电话,而我则在客厅打开了电视。本地的电视台已经开始播出小学恶性事件的新闻:

 

    “保证学生的身心健康是学校的职责所在,我们认为本次事件不是简单的安全事故,本台会持续跟进本次事件,敦促相关单位各尽其职。”

 

   校长也出现在屏幕上:“校园霸凌事件是新晋班主任工作经验缺乏造成的,学校会给以严厉的处分和教育。”

 

   看到这里我赶紧调低音量,切换电视台。

 

   小静从书房出来的时候已经临近傍晚,她一脸疲惫地说工作不能再继续了。更严重的是,因为舆论导向的原因,女生和其他孩子的家长都把矛头对准了她。如果能让时间重来就好了,我心里这样想着。小静看了眼电视屏幕的新闻,上面正在报道CN Musk计划临床一期志愿者即将招募结束的新闻。

 

   她突然说:“既然不能回去,好想去未来看看。”

 

   她说的很认真,那一瞬间我觉得她是真的想参加试验。

 

   小静会打算一个人去未来,把我留在这个时代吗?伤心之外,我更担心的是实验的安全性。这只是临床一期,安全完全得不到保障,超低温的冷冻一旦试验失败,就只能成为人类发展过程中的牺牲品。小静这段时间受了很大压力,我一定要好好说服她,绝对不能贸然做这种傻事 。

 

 9月12日 天气晴

 

   不知怎么回事昏昏沉沉地睡到下午,走到客厅我发现之前挂在墙上的吊兰不见了。紧接着我收到了小静的电话:“我在去研究所的路上,三十年后再会了。”

   我没有听懂她在说什么,直到手机浏览器跳出一条新闻:“冰冻人计划第一批试验者即将出发,三十年后再会。”

 

   我的大脑一片空白,手指不知为何已经点开了新闻内容,第一段赫然写着“三十名志愿者两点半在位于上海浦东的研究所汇集,三点将正式踏上时空之旅。”我看了眼客厅墙上的钟,指针已经走到了两点五十五的位置,我瘫倒在沙发上,闭上眼睛,绝望地等待三点时钟里小布谷鸟的报时。



到此为止日记就戛然而止了,之后的一页上歪歪扭扭地标上了日期“9月14日”,但是已经用斜线划掉。从字迹来看,它和前文字迹很明显地区分开来,似乎不是出自同一人之手。再往后翻,后文的字迹都可以和“9月14日”的归为同一人所写,但是从日期判断,大概已经是半年以后的故事了。


待续


(字数:7069)


明天继续更新

敬请期待

如果喜欢这篇故事

请在留言区给作者留下评论



论区


灿七

我个人觉着这种非全知视角好处,来回变换,故事体验感更多元!而且也很丰富。作者可不像是很长时间不写作品的人啊,很老练。

Mana

令人惊恐,目前还没看出新婚这对和未来的联系,我继续看~~哈哈哈哈理解理解,就感觉和之前几章风格变化比较大。!!!从这方面考虑的吗,很细腻啊,如果三个章节能读出三种味道也是很厉害了~~

路人菌

在看似简洁的叙述中寻找蛛丝马迹,跟随主人公了解被掩盖在文字中的疑点、逐渐靠近并挖掘真相。迷雾重重中听不可靠叙事者提出怀疑与推测,在当下与未来的时间线中穿梭。





     期待你的评论!



责任编辑:灿七

排版编辑:灿七

封面:Photo by Kasturi Roy on Unsplash


不要忘记把我们设为“星标”或给文章点个“在看”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